Mindmap --- 蛋白质的运输和降解
现代分子生物学 思维导图 — 蛋白质合成之。
- 蛋白质的运输和降解
- 蛋白质转运的类型
- 共翻译转运(翻译运转同步机制)
- 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,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转是同时发生的(如分泌蛋白的转运)
- 蛋白质定位信息存在于自身结构中,并通过与膜上特殊受体的相互作用得以表达
- 信号序列在结合核糖体上合成后便与膜上特定受体相互作用,产生通道,允许这段多肽在延伸的同时穿过膜结构
- 翻译后转运(翻译后运转机制)
- 蛋白质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,合成完毕从核糖体上释放后才发生运转(如线粒体、叶绿体蛋白)
- 通过线粒体膜的蛋白在转运前以前体 形式存在,由成熟蛋白和位于 N 端的一 段前导肽组成。当前体过膜时,前导 肽被一种或两种多肽酶所水解,释放 成熟蛋白质
- 蛋白质先由外膜上的 Tom 受体复合物 识别与 HSP70 或 MSF 等分子伴侣相结 合,通过 Tom 和 Tim 组成的膜通道进 入线粒体内腔。
- 前导肽序列(基质定位信号)
- 作用:将蛋白质定位在基质中
- 特点
- 约含有 20-80 个氨基酸残基
- 富含带正电荷碱性氨基酸
- 缺少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
- 羟基氨基酸(特别是丝氨酸)含量较高
- 有形成两亲(既有亲水又有疏水部分)α- 螺旋结构的能力
- 内质网(ER)
- 粗面内质网(RER)
- 表面附着核糖体,形态多为板层状排列的扁囊;网腔内含低电 子或中等电子密度的物质;多分布在分泌活动旺盛或分化较完善的细胞内。
- RER 的功能
- 其上的核糖体参与蛋白质合成
- 蛋白质折叠
- 蛋白质修饰
- 蛋白质运输
- 脂类的合成
- 滑面内质网(SER)
- 膜表面无核糖体附着,形态多为分枝小管或小泡;多分布在一些特 化的细胞中。
- SER 的功能
- 脂类的合成
- 糖原的分解
- 解毒作用
- 肌肉收缩(肌质网)
- 盐酸的分泌、渗透压调节
- 运入 ER 内腔的蛋白质都带有一个信号肽(Signal peptide)
- 信号肽:引导新合成肽链转移到内质网的一段多肽
- 该序列常常位于蛋白质的氨基末端,长度一般在 13-36 个残基之间
- 一般带有 10-15 个疏水氨基酸
- 常常在靠近该序列 N - 端疏水氨基酸区上游带有 1 个或者数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
- 在其 C - 末端靠近蛋白酶切割位点处常常带有数个极性氨基酸,离切割位点最近的那个氨基酸往往带有很短的侧链(Ala 或者 Gly)
- 信号肽作用过程
- 1、蛋白质合成起始首先合成信号肽
- 2、SRP(信号识别因子)与信号肽结合,翻译暂停
- 3、SRP 与 SRP 受体相结合,核糖体与膜相结合,翻译重新开始
- 信号肽进入膜结构
- 蛋白质过膜,信号肽被切除,翻译继续开始
- 蛋白质完全过膜,核糖体解离
- 蛋白质中的核定位序列一般不被切除
- 蛋白质的核定位是通过多个蛋白的共同 作用来实现的。核运转因子 Importin (α,β 亚基) 的作用有点像 SRP 受体。NLS 蛋白 - Importin 复合物停留在核孔上,并在 Ran-GTPase 的作用下通过核孔。
- 蛋白质降解是有一个有序的过程
- 在大肠杆菌中,许多蛋白质的降解是通过一个依赖于 ATP 的蛋白酶(Lon)来实现的。
- 在大肠杆菌中,当细胞中存在有错误或半衰期很短的蛋白质时,蛋白酶 Lon 就被激活,每切除一个肽键要消耗两个分子 ATP
- 在真核生物中,蛋白质的降解需要泛蛋白(Ubiquitin),一个由 76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极为保守的蛋白参与,与 Ubiauitin 相连的蛋白将被送到一个依赖于 ATP 的蛋白质降解系统
- 成熟多肽 N - 端第一个残基对蛋白质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
- 即将影响蛋白质的降解速度
Gitalk 加载中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