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dmap ---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
现代分子生物学 思维导图 —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之转录后水平的调控。
-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
- 基因表达的转录调控是生物最经济的调控方式
- 调控方式
- mRNA 自身结构元件对翻译起始的调控
- 起始密码子的配对能力
- 5’ 非编译区
- RBS 的结合强度取决于 SD 序列的结构及与 AUG 的距离。SD 与 AUG 相距一般以 4~10 核苷酸为佳,9 核苷酸最佳。
- mRNA 的二级结构也是翻译起始调控的重要因素。
- 核糖开关(riboswitch)
- mRNA 一些非编码区的序列折叠成一定的构象
- 转录水平的调控:主要是控制终止子和抗终止子的形成,达到调控的目的
- 翻译水平的调控:控制剪切功能
- mRNA 稳定性对转录水平的影响
- 所有细胞都有一系列的核酸酶用来清除无用的 mRNA
- 一个典型的 mRNA 半衰期为 2- 3min。mRNA 分子被降解的可能性取决于 其二级结构。
- 调节蛋白的调控作用
- mRNA 特异性抑制蛋白通过与核糖体竞争性结合 mRNA 分子来抑制翻译的起始
- 大肠杆菌中的核糖体蛋白就存在翻译抑制的现象
- 反义 RNA 的调节作用
- RNA 调节是原核基因表达转录后调节的另一种重要机制
- 反义 RNA(antisense RNA)是与 mRNA 互补的 RNA 分子
- sRNA
- sRNA 能与 mRNA 分子特异性的互补结合,从而抑制该 mRNA 的加工与翻译
- sRNA 的作用机制
- sRNA 直接作用于其靶 mRNA 的 SD 序列和 (或) 编码区,引起翻译的直接抑制或与靶 mRNA 结合后引起该双链 RNA 分子对 RNaseIII 的敏感性增加,使其降解。
- sRNA 与 mRNA 的 SD 序列的上游非编码区结合,从而抑制靶 mRNA 的翻译功能。其作用机 制可能是 sRNA 与靶 mRNA 的上游序列结合后阻止了核糖体的结合。
- sRNA 可直接抑制靶 mRNA 的转录。
- 稀有密码子对翻译的影响
- 细胞可通过翻译调控不同蛋白含量的高低
- 即使对于同一操纵子上不同的基因,其产物在数量上也可大不相同
- dnaG 、 rpoD 及 rpsU 属于大肠杆菌基因组上的同一个操纵子,而这 3 个基因产物在 数量上却大不相同
- 重叠基因对翻译的影响
- 偶联翻译是保证两个基因产物在数量上相等 的重要手段。
- trp 操纵子中,发现 trpE 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和 trpD 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共用核苷酸。
- galT 的终止密码子与 K 的起始密码子相隔 3 个核苷酸,但 K 基因的 SD 序列却位于 T 基因 的终止密码子之前。
- 当 T 翻译终止时,核糖体覆盖了 SD 序列和 K 基因的起始密码子,还没有脱落就开始了 K 的翻译。
- 翻译的阻遏
- 在翻译水平上的蛋白质阻遏作用
- 大肠杆菌 RNA 噬菌体 Qβ,需要 QβRNA 复制酶作为翻译阻遏物进行调节
- 细菌营养缺乏调控
- 细菌在葡萄糖缺乏时可产生报警物质 cAMP; 可保证其利用其它糖类,如 lac (乳糖) 操纵 子、 gal (半乳糖) 操纵子和 ara (阿拉伯糖) 操纵子等。
- 细菌在饥饿条件下,缺乏各种氨基酸使得蛋白质合成受阻,将采取关闭大量的代谢过程来 抵御不良条件,保存自己的一种机制。
- 当氨基酸缺乏时,tRNA 成为空载体,就触发 ATP 和 GTP 合成一种新化合物,称为四磷酸 鸟苷 ppGpp 和 pppGpp。在层析谱上检出这两种化合物的斑点,称为魔斑。
- GTP+ATP → pppGpp+AMP→ppGpp
- 空转反应:AA 饥饿时,无负载的 tRNA 进入核糖体的 A 位后,新肽键不能形成,但 GTP 不断消耗
- 空转反应导致信号分子的产生 ppGpp pppGpp
- ppGpp 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影响 RNA pol 与启动子结合的专一性,从而成为细胞内 严紧控制的关键。
- ppGpp 也可抑制核糖体和其它大分子的 合成,活化某些氨基酸操纵子的转录表达,抑制与氨基酸运转无关的转运系统,活化 蛋白水解酶等。
来做第一个留言的人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