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ndmap --- RNA 的转录
现代分子生物学 思维导图 — RNA 的转录。
Mindmap
- RNA 的转录
- mRNA 特征比较
- RNA 的转录后加工
- 基因转录实际上是 RNA 聚合酶、转录调控因子和启动子区各种调控元件相互作用的结果
- 基本概念
转录:指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互补的 RNA 的过程
翻译:依照 mRNA 的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
- 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
- 都是以 DNA 为模板
- 原料都是核苷酸
- 合成方向均是 5’ - 3’ 方向
- 都需要依赖 DNA 的聚合酶
- 遵循碱基互补配对规律
- 产物都是多聚核苷酸链
- 复制和转录的不同点
- 原料:复制为 dNTP; 转录为 NTP
- 复制需要引物; 而转录是不需要引物的
- 复制是双向的; 而转录的单向的
- 复制可以以亲本的两条链中的任意一条或者两条作为模板; 而转录的模板是其中的反义链
- 复制的起点为复制起点; 而转录的起点是 启动子
- 复制的长度为 DNA 全长; 而转录是 DNA 的局部
- 复制的终点不一定; 而转录的终点在终止子
- RNA 的结果特点
- 含有核酸和嘧啶,通常是单链线性分子
- RNA 链自身折叠形成局部双螺旋–tRNA
- RNA 可折叠形成复杂的三级结构
- circRNA 分子呈封闭环状结构,不受 RNA 外切酶影响,表达更稳定,不易降解
- RNA 的功能
- 信息分子:贮藏及转移遗传信息
- 功能分子: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参与者;核酶;基因表达的调控;遗传物质。
- 例子:新冠病毒粒子外包脂质双层膜,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
- 刺突糖蛋白 (S,Spike Protein, 是细胞受 体结合位点、与细胞膜融合作用位点和主要抗原位点)
- 小包膜糖蛋白 (E,Envelope Protein, 较小,与包膜结合的蛋白); 膜糖蛋白 (M,Membrane Protein, 负责营养物质的跨膜运输、新 生病毒出芽释放与病毒外包膜的形成)
- 病毒核衣壳内最重要的蛋白之一就是核衣壳蛋白 (N, Nucleocapsid Protein), 主要负责 RNA 的复制功能。核衣壳蛋白 (N 蛋白) 常作为冠状病毒诊断 检测工具,是免疫学快速诊断试剂的核心原料。
- RNA 转录的基本过程
- 特点
- 不需要引物
- 由 RNA 聚合酶 催化
- 按 5’ - 3’ 的方向合成
- 以 DNA 双链中的反义链为模板
- 底物为四种三磷酸核苷(AUGC)
- 模板识别 –> 转录起始 –> 转录延伸 –> 转录终止
- 模板识别
- 转录的起始
- 转录的起始就是 RNA 链接上第一个核苷酸键的产生
- 转录起始后直到形成 9 个核苷酸短链的过程是通 过启动子阶段。一旦成功合成 9 个以上核苷酸并离 开启动子区,就进入正常的延伸阶段。
- 通过启动子的时间代表一个启动子的强弱。
- 转录延伸
- RNA 聚合酶酶沿着模板链移动,解开 聚合反应位点前方的 DNA 螺旋,新生 RNA 链不断伸长,并允许后面的 DNA 双链重新闭合。
- 转录的终止
- 终止子 (terminator) 是转录终止的信号序列。它引发延伸聚合酶从 DNA 上脱 落,并且释放出已合成的 RNA 链。
- 转录的终止依赖于 RNA 产物,而不是由特定 DNA 序列决定的。
- ρ 因子是一种分子量为 46kDa 的蛋白质,以六聚体为活性形式,具有 ATP 酶和解链酶的活性。解链酶的活性可以催化 RNA/DNA 和 RNA/RNA 双螺旋的水解
- 依赖 ρ 因子的终止:有些终止点的 DNA 序列缺乏共性,而且不能形成强的发夹结构,因而不能诱导转录的自发终止,需要 ρ 因子的参与。
- “穷追” 模型(hot pursuit)
- 不依赖 ρ 因子的终止子 (intrinsic terminators, Rho-Independent Terminator) 可以在不依赖其它辅助 因子的情况下,终止细菌 RNA 聚合酶的 转录.
- 内在终止子:模板中存在的终止转录的特殊信号
- 终止位点上游一般存在一段富含 GC 碱基的二 重对称区,其转录生成的 mRNA 容易互补形成 的发卡式结构。
- 终止位点上游一般有 4~8 个 A 组成的序列,转录生成的 mRNA 的 3′末端中相应的有一连串 U 序列。
- 终止效率与反向重复序列和寡聚 U 的长短有关。长度增加,终止效率提高
- 转录需要的酶
- 转录的抑制
- DNA 模板功能抑制剂,通过与 DNA 结合而改变模板的功能
- RNA 聚合酶抑制剂,与 RNA 聚合酶结合而抑制其活力
- 嘌呤和嘧啶类似物,抑制核酸前体的合成,或形成异常的核酸分子,影响其功能 并导致突变
- RNA 的编辑
- RNA 的编辑是某些 RNA, 特别是 mRNA 前体的一种加工方式,如插入、删 除或取代一些核苷酸残基,导致 DNA 编码的遗传信息的改变。
- 介导 RNA 编辑的机制有两种:
- 位点特异性脱氨基作用
- 引导 RNA 指导的尿嘧啶插入或删除
- 载脂蛋白 C–>U 导致提前终止
- 由脱氨基酶催化
- 脱氨基是由脱氨酶催化,在 RNA 编辑时脱氨酶亚基复合体能识别特异性靶位点
- RNA 的编辑不是很普遍
- 生物学意义
- 校正作用:有些基因在突变过程中丢失的遗传信息可能通过 RNA 编辑修复。
- 调控翻译:通过编辑可以构建和去除起始或终止密码子,是基因表达调控的 一种方式
- 扩充遗传信息:能是基因产物获得新的结构和功能,有利于生物进化。
- RNA 的再编码
- mRNA 在某些情况下不是以固定的方式被翻译,而可以改变原来的信息,以不同 的方式进行翻译,科学上把 RNA 编码和读码方式的改变称为 RNA 的再编码 (RNA recoding)。
- 表现方式
- 核糖体程序性 + 1/-1 移位
- 核糖体跳跃
- 终止子通读(硒代半胱氨酸、吡咯赖氨酸)
- RNA 的化学修饰
- 甲基化
- 去氨基化
- 硫化
- 碱基的同分异构化
- 二价键的饱和化
- 核苷酸的替代
未找到相关的 Issues 进行评论
请联系 @zerobio 初始化创建